扫一扫关注官方微博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热门标签

热门百科

热门圈子

泥牛入海

【孕儿吧分享】女儿把妈妈价值 3 万化妆品扔进洗衣机!家有“

泥牛入海2019-6-16 03:28:57来自四川宜宾市的网友726

一个傍晚,我在厨房做饭,4岁多的女儿在阳台吹泡泡,那情景,就是岁月静好X2吧。
但,当我炒完第三个菜时,就听不到阳台上有啥动静了。我丢下锅铲,去看孩子。
一走进卧室,我就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气,同时也看到我的宝贝女儿,正抓拿着我很宝贝的小瓶子。
真相让人崩溃——女儿竟往泡泡水里猛喷香水,那一小瓶价格不便宜的香水,已被毁了一大半。那可是她爹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啊!
我悲愤交加,问女儿在干嘛。
“妈妈,泡泡水里加了香水,就会有很多的‘香泡泡’了!我是不是很聪明啊?我摁得好累啊!”孩子擦了把汗,得意地说。
都说女娃性情大都文静、乖巧,没男生那么调皮捣蛋,但我家这女娃,跟文静可一点也不沾边:
两岁,她常趁人不备而摔碗、掐花、撕书;三岁,她爱上了卷纸,会扯一堆出来缠身上“做婚纱”……至于拆毁玩具、墙上涂鸦、搞坏物品之类,更是家常便饭。老公就曾心有余悸地“呐喊”过:“防火防盗防娃娃啊!”
这样同款的“破坏王”,是很常见的一种生物,不分性别、不分国界,家家户户都有:有的给手机洗澡,有的用螺丝刀在爸爸车上刻上“我爱我爸”,有的把妈妈的姨妈巾贴墙上做成“作品”……
前不久,深圳有位网友下班归家后,便看见“心梗”的一幕——4岁的亲闺女,竟把她一堆的化妆品搁洗衣机里洗了,还贴心地说是在帮妈妈做家务!而那些瓶瓶罐罐,少说也值3万吧,让无数爸妈心有戚戚焉。
这样热衷“搞破坏”、爱“拆家”的孩子,让爸妈无比抓狂:“小坏蛋!又糟蹋东西了!我该拿你清蒸好,还是红烧好?”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指出:每个孩子都会搞破坏,父母们必须面对孩子们随时发生破坏行为的事实。
孩子爱搞破坏,我们先别着急上火、一味指责,而是要深呼吸一口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探寻“对策”。
青少年心态素质训练专家范津曾提出,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意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那么,在孩子“搞破坏”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密码”?
密码一:孩子在“破坏”中探索、认知世界
育儿心理专家叶壮在一书中说到:“2~9岁是孩子搞破坏行为的高发期,孩子们在这个时间段特别热衷于撕东西、扔东西、拆东西,似乎永远不会消停。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难以自抑地‘搞破坏’,其实是因为强烈的好奇心。”
闺密儿子3岁多时,看见大人擀面团做包子,觉得非常有趣,就趁***活时不留神,去抓拿面粉开心玩耍,又涂抹到脸上弄成了“油头粉脸”,还把小汽车等玩具都埋进面粉里玩!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的肢体和脑力会越来越灵活,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日渐旺盛,对于身边的事物,总喜欢摸一摸、捏一捏甚至咬一咬,常常会通过“毁坏”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究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尝试着新的玩法,但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密码二:孩子是“好心办坏事”
4岁的小欣,经常看到爸爸下班后,还会对着笔记本不停地敲敲打打,一直工作到很晚。于是,在爸爸上洗手间时,她便踮起脚尖趴到桌子上,学着爸爸的样子,对着键盘努力地乱按一通。结果,爸爸正在做的PPT给弄得“面目全非”。小欣还甜甜地说:“爸爸,我会帮你做事啦,你去歇一歇吧!”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有意去“搞破坏”,而是纯粹地想帮忙大人“干活”。但他年纪尚幼、认知有限,力气和经验都不足,就容易损坏东西、“帮倒忙”。比如只想帮忙拿鸡蛋,却不小心手一滑,打碎了好几个;兴冲冲地学大人浇花,却弄到一地都是水。
密码三:孩子在模仿大人
同事玫4岁的女儿看见奶奶用剪子剪布,觉得很有意思。趁大家没注意时,她就偷偷拿了小剪子。很快,床单上多了几个小破洞,而几盆花、几本杂志也“难逃厄运”,被小妮子饶有兴趣地剪得七零八落。
孩子在单纯地在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但却不识轻重、不分对错,所以会经常把事情“搞砸”,而他还一脸无辜、不明所以。
密码四:“搞破坏”是孩子的另类“表达”
孩子还小,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借助“搞破坏”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领居家3岁多的端端,很“痴迷”看动画片,妈妈怕他看长了对眼睛不好,要他暂停一下。但端端死活不依。妈妈没办法,就关了电视。端端看不了,就“气急败坏”,把茶几上电视遥控器、茶杯、苹果一个个摔到地上,让妈妈气得够呛。
有时父母无暇陪伴孩子时,他就会感觉孤单、被冷落了,会通过毁坏东西的方式,试图引起关注,来陪他玩耍、跟他说话;有时,孩子的诉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会故意扔、砸东西来发泄情绪,或者“要挟”大人。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儿童天生具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所言极是,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捣蛋”、“搞破坏”,都是因为他拥有一颗赤诚的、可贵的童心,对身边的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搞破坏”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与发挥,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这样的孩子,在探索、拆卸的“折腾”中, 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而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脑力和想法,极具创新精神,更会进一步锻炼了他自身的独立性。

由此看来,孩子爱“搞破坏”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不能对此全盘否定,而是要抱以宽容的心态,理性看待、积极引导。
1. 宽心面对,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年前,有个小男孩对家里电器很好奇,拆了游戏机,还拆了洗衣机。但妈妈却没有责怪他,而是在耐心询问缘由后,鼓励他多动手,甚至还瞒着爸爸,跟他一起拆各种电器。
有天,家里电视机坏了,小男孩自告奋勇地帮忙修好,让爸爸很惊讶。后来,爸爸看出了他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就培养他学编程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个小男孩,就是安卓系统的创始人安迪·罗宾。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小孩爱搞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安迪的爸妈深谙此道,保持了宽容与耐心,才有了今日的“安卓之父”、“硅谷大佬”。
孩子爱拆东西、爱搞破坏,我们第一时间要包容、接纳他的好奇心,切勿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甚至粗暴地威胁、阻止他,给他贴上负面“标签”:“败家子”、“坏孩子”、“你再瞎搞、胡闹,以后都不给你买玩具了!”这只会让幼稚的孩子惶恐无措。书被撕了,碗被打碎了,玩具给弄坏了,还可以再买、再修,而孩子那颗好奇的智慧心、那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却因此被压制、扼杀了。
2. 用心呵护,为孩子开辟“搞破坏”的“自留地”
孩子如此“捣蛋”,还得要我们收拾残局,的确让人头疼心累。但我们不能因为怕麻烦、怕脏,就熄灭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说:“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连个重要条件。”
我们不妨结合实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家中给开辟一块专门的“搞破坏”空间,将家里的废旧物品或玩具拿给孩子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无拘无束地去拆装玩具、探索玩耍。而父母也可以陪伴着孩子一起“破坏”、拆解,教孩子如何“重建”、组装,让孩子了解事物的构造,并给孩子多提些问题,启发他独立思考,主动找寻答案。
朋友的儿子喜欢到处乱写乱画,几个飘窗垫上都有他的“作品”,于是她就装了一面可擦洗的涂鸦墙,让孩子随心所欲去画去写,有时她也会跟着孩子一起画,一起编故事,让孩子开心地发挥想象力。
3. 细心引导,让孩子领会规则
在孩子“搞破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要保护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任由他一直破坏东西,那样只会让他变成一个不爱惜财物、随意毁坏公物的“熊孩子”,对于孩子一些“以身试险”的、故意破坏的行为、不合理的做法和诉求,我们绝不能纵容,而是要适时跟孩子树立规则,适度让孩子接受责罚,教他敬畏规则,逐渐学会把握做事的方寸。
同时,对于贵重的物品和药品,以及锋利的刀具、热水壶、电器之类的物品,一定要注意存放、摆放安妥,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逐步教孩子如何规范使用,避免他在“探索”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大陈的3岁女儿老喜欢在饮水机按水玩,弄到整个厅都是水,还有会被热水烫伤的隐患。于是,大陈就接了一杯热水,让女儿用手指碰碰杯子。女儿觉得很烫、很热,就赶快缩手。大陈就趁机跟女儿讲解了饮水机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从此,女儿就没再乱按饮水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有了我们的温柔睿智的引导,那个小小的“破坏王”,会将“破坏力”转化成无限的“潜力”,拥有一片绚丽的成长天空。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全部评论0条回复

默认头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