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斜视是一只眼正常另一种向内
1、判断内斜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家长可以让儿童看正面,然后观察外界的某些物体在眼睛角膜上的投影,如果有一个投影在中间,另一个投影在眼睛角膜的外侧则是真对眼;
2、其次可以借助手电筒灯光的方式,具体的方法是把灯光放在小孩面前大约30或者40cm处,观察灯光在眼角膜上的投影,判断方法与前面一致,不过此种方式比上一种更准确;
3、如果拿捏不准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会接种专业的眼科仪器,详细诊断出宝宝的眼睛情况,此种方法最科学。
在宝宝比较小的时候,家长可能不是很容易辨别是否有对眼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此时小孩好动,眼球容易被某些事物吸引,不好定眼观察,下面孕儿吧网通过两张对比图,可以让各位分辨更佳清除。
1、假性对眼
假性对眼不用矫正
2、真对眼
真对眼需要尽早治疗
如果是真对眼的情况,家长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预,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主要是因为患有对眼的宝宝不具备这三级视功能,并且会影响整体外观,对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宝宝在刚出生的几个月内,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尚未完善,导致双眼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导致对眼或者单斜视的情况出现,在医学上属于暂时性的生理现象,可以不用过于担心,除此之外还有以下5点原因可能导致。
鼻梁低给人对眼的错觉
1、鼻梁低:婴儿出生后的两三年内,真个的鼻梁较低,就会导致两只眼睛的内眼角相距比较大,看东西时给人的感觉就像对眼,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理结构造成的假性现象;
2、视力范围局限:这类原因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幼儿的视力范围只能在20里面左右的距离,如果某一件事物离孩子比较远,当他们看不清楚的时候就会挪动视线,给人斗鸡眼的感觉;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也会导致对眼,一出生就会形成而且是不可自愈的,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纠正方法来改善,宝妈们一定要抓住宝宝对眼最佳治疗时间,否则年龄越大越难治疗;
遗传因素不可自愈
4、长期看某个方向:这类情况是引起对眼的主要因素,幼儿长期盯着某一个事物看,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在床头挂一件玩具,时间一久就会形成;
5、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宝宝如果集合过强、外展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形成了内斜视,当外展过强集合不足就产生了外斜视。
从以上5点可以看出,假性对眼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可以不用纠正,如果是后天不良习惯形成的对眼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对宝宝的眼球进行训练,否则长期以往就会形成真正的斗鸡眼,影响整体的容貌美观。
首先假斜视可以不用管,这种情况会随着宝宝日常长大而消失,但如果孩子真的是斜视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不好看还会影响眼睛的功能,在临床上对眼纠正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并且手术过后大部分孩子眼睛都能恢复到和正常孩子一样。
临床上以矫正手术为主
不过考虑到婴儿年龄比较小,做手术难免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不是太严重的对眼情况,可以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宝宝看东西过于接近,至少离30cm以上,以避免宝宝两眼聚中。
纠正方法 |
|
月龄增大眼肌控制能力增强
年龄较小的婴儿存在对眼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会随着孩子的生长逐渐改善,等到三个月大时就会消失,但是如果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还不见好转,那么极有可能时病理性的对眼,建议做一个详细的眼科检查。
生理性的对眼不用过于着急,这种情况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孩子一般不满一周岁,一岁以内宝宝的生活比较单调,总是平躺着盯着一个地方看,这也是婴儿对眼形成原因之一,所以等到一岁以上时,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来帮助宝宝更快恢复。
病理性内斜视家长要引起重视,在以往的案例中,某些宝妈采用“拖字诀”,这其实对宝宝非常不好的,临床上婴儿对眼的纠正方法有很多,比如矫正手术以及纠正眼镜等都十分有效。
一般而言对眼的最佳治疗时间是7岁以内,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太早做矫正手术的话对宝宝健康有影响,太晚纠正起来很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以7岁较为合适。
另外要注意做手术最晚不要超过12岁,根据专家表明:6岁以前完全矫正眼位以及双眼视功能,不需要经特别治疗而康复、6~12岁矫正可以经过训练完全恢复、12岁以后基本没有恢复双眼视功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