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纳入北京市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昨日,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下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并明确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新政将于3月26日起正式实施,适用于本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此次共对公立医疗机构已开展的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了规范调整,其中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基本涵盖了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的常用技术。其中,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费用可控、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将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包括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于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并明确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该政策将于3月26日将正式实施,适用于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情况不同,但从国家医保局的答复可以看出,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似乎是早晚的事。参考目前人口格局现状,北京打出“第一枪”后,支付能力强的省份会相继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