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婴幼儿的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导致细菌容易侵入。
2.婴幼儿阴道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局部抵抗力低而易受感染。
3.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外阴部不清洁、穿开裆裤随地乱坐 ,尿液和粪便感染等都可能引起细菌侵入而导致患有阴道炎。
4.外阴损伤或抓伤,尤其是蛲虫感染时可引起阴道炎。
5.阴道内误放异物可引起继发的感染。
典型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且有异味,同时伴有外阴痛痒、外阴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患儿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指搔抓外阴,造成局部有抓痕、出血等现象。当伴有泌尿道感染时,患儿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晚期症状
若未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见小阴唇粘连,尿流变细。
并发症
婴幼儿阴道炎可造成阴道粘连 、阴道闭锁。
诊断依据
由于婴幼儿的自诉能力差,因此在诊断时需询问患儿父母以明确病史,结合症状及查体所见,相关检查如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细菌及真菌培养等,可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及细菌及真菌培养检查:用细棉拭子取外阴部分泌物,以确定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原体。
鉴别
1.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婴幼儿的阴道不适合霉菌及滴虫的繁殖与生长,可通过分泌物的涂片及培养进行鉴别。
2.蛲虫性外阴炎:外阴及肛门处瘙痒,分泌物量多,且呈显黄脓性。在肛门周围或外阴可见蛲虫及检查粪便中有虫卵可以鉴别。
3.幼女急性淋病:以局部疼痛、排尿困难为其特征,亦可见分泌物增多,前庭、尿道口、外阴部甚至肛周出现红肿破溃,分泌物涂片可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治疗方针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并减少摩擦。确定病原体,给以恰当的抗生素口服或外用。针对相应的症状及原发病进行处理,如取出阴道异物、驱虫治疗等。
日常护理
每天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用过的内裤、毛巾等需用开水烫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注意避免将大便污染到患儿的外阴, 擦洗后用温水清洗外阴及肛门。不穿紧身衣裤以减少摩擦。
原发病治疗
1.若为蛲虫感染:口服或外用驱虫剂进行治疗。
2.若为异物造成:须应尽早取出异物。
药物治疗
1.细菌性阴道炎:婴幼儿阴道炎中较常见,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口服及外用治疗。
2.滴虫性外阴阴道炎: 以甲硝唑治疗为首选,可口服甲硝唑,同时局部涂抹甲硝唑凝胶。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给予口服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连用 10 ~ 14 日,严重者可于服药同时给予药液冲洗外阴及阴道。
4.念珠菌性阴道炎:口服维生素B ,制霉菌素片剂或两性霉素B,可将达克宁霜、制霉菌素悬浮液或两性霉素B水溶液抹涂在阴道外口及阴唇内侧。
其他治疗
中药熏、洗、坐浴药液可直接接触病灶进行治疗,快速缓解外阴不适,药物吸收快,能明显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身体功能,加速炎性反应的吸收、消散。
治愈性
经过合理的治疗后可彻底治愈,要注意防止复发。
饮食调理
多食含有丰富的活性嗜酸乳杆菌的酸奶,如双岐杆菌的酸奶,大豆低聚糖等,具有促使体内有益菌繁殖与生长,抑制有害菌生存的作用。
饮食建议
应保证婴幼儿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要多饮水防止合并尿道感染 。
饮食禁忌
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油腻的食物,如奶油、油条、黄油、巧克力等,因这些食物会增加分泌物,不利于炎症的消退。
预防
1.婴幼儿要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小婴儿可以使用纯棉质地尿布,父母教给孩子要有每天清洗外阴的习惯,但切记勿使用清洁剂擦洗过度。
2.大小便后的清洁需要注意,擦拭时由前方向后方擦拭,以免让粪渣进入阴道内。
3.尽量不让幼儿在地板上坐卧,少穿开裆裤,不穿紧身裤,衣服要柔软、宽松、舒适。
4.儿童的浴盆、毛巾等要专人专用,避免与大人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沈镪,马丁.妇产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栾卫平.婴幼儿阴道炎的护理要点[J],中国医学指南,2013,11(17):302-303.
5.商广洁,董燕.置管冲洗治疗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疗效分析[J],中国妇女健康研究,2017,28(17):1286-1287.
6.张艳平,段淑东,王丽.婴幼儿外阴阴道炎高危因素及防治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