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博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热门标签

热门百科

热门圈子

乖乖囡

关于阅读亲子绘本的误区,你中了几招?

乖乖囡2020-7-7 21:11:45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网友335

美国曾有一项非常着名的研究发现叫“三千万词汇鸿沟(The 30 MillionWord Gap)”——三岁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是一致的;儿童到了四岁左右,他们之间的词汇量之差可以高达三千万。
         研究提示我们要关注亲子之间每天、每小时、每个句子乃至每个词的互动和沟通,每天坚持亲子阅读,所以,现在很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和孩子一起的阅读时光,家里时常堆砌一整面的“绘本阅读角”,然而,如果与孩子阅读绘本的方式不对,可能读得越多,问题也越多。
  
         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你是否无意间“中枪”过?

         误区1:读绘本时要多教孩子识字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视觉形象更为敏感,阅读绘本图书中的画面,正是培养孩子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然而,有些家长偏偏把读绘本变成了“识字启蒙课”,将孩子感兴趣的画面匆匆带过,而把时间停留在对孩子而言还很陌生的文字上,比如:
         宝贝,告诉妈妈这个怎么读?
         宝贝,这个字知道该怎么念吗?
         妈妈昨天不是才教过你吗?
  
         当孩子恰巧“蒙”对时,可能会获得热情的赞美;而当孩子答不上来时,则可能是新一轮“识字轰炸”。

         在这个过程中,对优美画面和生动故事的忽略,会错失挖掘孩子潜能的重要机会,而且家长过于注重识字容易转移孩子对听故事这件事本身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丧失阅读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误区2:读绘本时要随时给孩子讲道理
         有的家长认为绘本的教育价值就是读完之后能够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如同中学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他们总是千篇一律地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为结束方式。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经验有限,当家长以成人口吻来讲解故事的“中心思想”时,一方面会限制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比起深刻的大道理,更能激起孩子共鸣的是故事中的人和事与孩子的生活有交集的部分,家长不妨从这些方面去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悟。

   
         误区3:读绘本时只提“封闭式”问题
         读绘本时多与孩子进行对话和交流,既能启发孩子主动思考,锻炼他的语言能力,也能有效增进亲子沟通。
         但是如果总是问孩子封闭式的问题,那就难以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了。比如:
         小猫这样做很棒,对不对?
         小熊不该这么说,对不对?
         你也喜欢小熊,是吧?
  
         这种问题通常较适用于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孩子,或者当孩子情绪不佳、暂时不愿讲话时,也可以用这种“封闭式”提问来引导孩子逐步打开心扉。
         而通常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天马行空地多离开“主题”去大胆“开小差”,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有裨益,久而久之,亲子间的共同语言也会越来越多。


         误区4:语言过于低幼,叠音、嗲音
         有些家长读的或者补充的语言过于低幼,叠音、嗲音、自创一些幼稚的词,以为这样利于孩子的理解,其实更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语言是为了交流用的,如果孩子记了一堆只能和家人交流的语言,那么当她入园时势必在语言上又要面临着转换去适应怎么向老师表达、怎么和小朋友交流。
         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困难。而且一直使用这样语言交流,交流的深度也会受影响,表达能力锻炼的也比较少。

         如果相信孩子的话,他们的理解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尽量结合孩子的经历去解释,结合她原有认知上理解的部分去说明新的事物新的原理,而不是只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上简单低幼。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全部评论0条回复

默认头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