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从小事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
在近期接到的个案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小宇,是个四年级的孩子,妈妈诉苦说孩子在学校的作业从来不好好写,平时跟家长约定好的事情也不会去做,不管做什么事遇到一些困难就立马逃避,当时在沟通时妈妈甚至沮丧地说道:“我真的很头疼,感觉这个孩子是来跟我作对的,而不是我最亲爱的儿子。”可想而知,小宇妈妈的内心已经崩溃到什么程度了。
大家肯定也诧异,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该做的事的界限不清楚,过度满足孩子。在孩子6岁之前我们就要给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即便孩子不会也不要直接代劳,只是在旁边指导即可;一定不要觉得孩子做事做得太慢,一时着急就代劳,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孩子做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这个就是妈妈应该做的。
孩子本来就是小蜗牛,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和引导。有位妈妈曾经对我说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帮助自己收拾过碗筷,后来我问家长:您有要求过孩子帮你做吗?家长开始陷入沉默,回家之后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向孩子传达出“妈妈挺累的,每天做这么多事,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小忙呢”的信息,于是孩子开始学着帮妈妈收拾碗筷。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该做的事情,家长一定要清楚的就是:孩子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起来的!如果我们家长帮助孩子去做了,那对于孩子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从日常小事中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呢?
一、让孩子做好分内的事
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是家长自身的溺爱和包办教育造成的。很多家长把“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要无怨无悔地付出”这种观念带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殊不知,只知道为爱牺牲却不懂得要求回报的“伟大”家长们,换来的却是任性骄纵自私的孩子,甚至连跟家人分享一口自己喜欢的冰棒都不舍得。
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么小气和自私呢?这真的值得家长认真思考。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只有这一个宝贝疙瘩,自然都对其悉心照顾、宠爱有加,甚至个别孩子俨然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因此,性情冷漠,责任感缺乏,已成为这些孩子的普遍标签。家长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就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中担任起一定的角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孩子的责任感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二、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事
实践是最好的体验。家长应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尽量让孩子参与完成。一来可以调节其学习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心情;二来可以培养孩子自觉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感觉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很自豪,体会到深深的责任感。
当然,对孩子做得好的应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尽如人意的也不要过分责备和批评,以免打击其积极性和信心。这样,让其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更愿意参与这种家庭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些扫扫地、洗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中来加强对孩子能力以及归属感的培养。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做好自己的事情还不够,还应该帮助家里做一些事情,因为他还是家庭的一员,他有责任去协助爸爸妈妈做好家里的事情,以此来为家庭尽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敢担当、不逃避责任的人。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