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博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热门标签

热门百科

热门圈子

gypsin

巧用“拆屋效应”向孩子提要求鲁迅在《无声的中国》写过的一段话

gypsin2019-7-27 18:04:47来自安徽马鞍山市的网友314

巧用“拆屋效应”向孩子提要求
鲁迅在《无声的中国》写过的一段话: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个故事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先提出很大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接着再提出比较小的、对方能接受的要求,从而达到目的。很多家长经常会听到孩子反对自己提出来的要求,给孩子冠上“不听话”的标签。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经常反对家长要求的3点原因
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凡事都锱铢必较,太过认真的父母会让孩子害怕做错事,处处小心,感到自卑并且缺乏自信及判断能力,对于父母提出来的要求没有兴趣和信心,自然也就不会听父母的话。并且,父母过激的情绪有时候又会使孩子变得叛逆、强硬。
没有好的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又有几位家长能以身作则呢?孩子的成长过程,基本就是模仿的过程,就像他们所说的第一句话,肯定是中文。所以,父母的做事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养成。如果你要求孩子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那么也请放下你的手机多陪伴家人
给孩子提要求是有套路的
01.巧用“拆屋效应”
行为上的“拆屋”:
隔壁有个1岁的小女孩,今天过来找我们家孩子玩。一进门小女孩就看到了抢眼的灯笼鱼潜水艇,看得出来她非常想玩,于是我问孩子: “你可以把潜水艇分享给小妹妹玩吗?” 儿子最近在看动画片《海底小纵队》,灯笼鱼潜水艇是他最近的心头好。我猜他舍不得。 果不其然,话音刚落,儿子不开心了,连连摇头。 看到儿子并不愿分享,我就继续问孩子:“宝宝,你不想和妹妹一起玩灯笼鱼潜水艇没关系。那你想不想和妹妹一起玩呀?你打算和她一起玩什么玩具呀?” “小汽车”儿子连忙回答道。说完就拿出了小汽车。两人越玩越开心。后来,儿子还是分享了他的灯笼鱼潜水艇。

当我提出“拆屋”,把潜水艇分享给小妹妹时,儿子很难接受,但当我提出一个折中办法,分享其他玩具,来引导儿子“开窗”时,儿子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所以,学会给孩子行动上的一个折中选择,孩子就没有说“不”的想法了。
态度上的“拆屋”:
上学途中,俊俊因为没有把书包扣紧,不小心把20元的零用钱弄丢了,害的自己也没吃上午饭。回家后俊俊哭着向妈妈说了这件事。因为妈妈常常教导他赚钱不容易,要节约,20块钱可以买好多本子和笔了,想到这里俊俊越来越自责。 妈妈看到鼻子哭红,并且还饿着肚子的俊俊,心里很心疼。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因为没有整理好书包而丢东西了。想到这里,妈妈还是决定好好教训一下。 “站起来,靠到墙上去,今天罚你面壁思过十五分钟!”妈妈严厉地说到。 俊俊害怕极了,因为以前妈妈没有这样惩罚过他,满脑子都想着妈妈待会还要怎么惩罚他。但出乎意料的是,十五分钟后他妈妈竟然和平常一样,温柔地叫俊俊吃饭,并且吃饭的时候还一直给俊俊夹菜,叫他多吃点。 俊俊看到妈妈态度的转变委屈地说:“妈妈,我发誓,以后每次出门前把书包检查一遍,再也不会丢东西了。”
看到儿子坚定的小眼神,妈妈知道这次教训儿子肯定会记住的,欣慰地摸着儿子的头,笑了笑说到:“好好好,我相信你!”
俊俊其实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来接受更严厉地惩罚,以至于妈妈给儿子“开窗”时,让他吃惊不已,也因为妈妈的温柔善良,让俊俊暗自下决心以后要仔细。
不过,凡事都有个度,如果频繁地使用这个方法,孩子会洞悉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这个方法也就不奏效了。
02.把姿态放低
和孩子成为朋友,是良好教育孩子的重要一步,把个人的姿态降低一些,试着让自己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都会玩过家家、躲猫猫,家长参与进来,和孩子成为朋友。先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后提要求的时候会方便许多。
03.让孩子们“跳得起,够得着”
如果孩子可以完成更大目标,就不需要主动让步。在制定目标和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情况。比如孩子本来可以跳绳300个,突然给加到1000个,这个要求就超过了孩子身体的承受能力了,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每次加100个是合理的要求。
“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多米哭道,
“宝宝如果今天去幼儿园的话,妈妈晚上给你做大虾面条好不好”
“我不去我不去,呜.......”什么好话都说了,但孩子还是不愿意上幼儿园,没办法,老师只好连哄带骗地把孩子抱走了。
另外一边,只见莫莫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就自己进去了,还挥手跟妈妈说再见。多米妈羡慕地说,莫莫真听话,上学也不哭也不闹。莫莫妈妈欣慰地说到,要想让孩子听话,得有技巧才行。于是还原了刚才和女儿的对话: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宝宝去幼儿园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也会变得很聪明,但我也舍不得宝宝,不想和宝宝分开,那我们不要天天去,一周只去五天,好不好。”
“......”莫莫犹豫了一下,
“并且我们也不要整天都呆在幼儿园,我们下午就回家好不好?”
听到这里,莫莫的神情突然变得兴奋起来,
“好好好,那你下午就来接我好不好!”
“好,那你下午4点钟一定要出来哦,我们拉钩钩”
就这样,莫莫欣然接受了。听完莫莫妈和孩子的这样一番对话,多米妈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之后几天,果然听不见多米的哭闹声了。其实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很常见,也被用做营销手段,这就是“拆屋效应”,在教育方面,这个方法也是屡试不爽。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全部评论0条回复

默认头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