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孩子们吹牛吗?那才是最天真最有趣的笑话!偏偏他们还说得理直气壮,一本正经。
女儿的好朋友叫晴晴,她家的新房子装修好了,邀请女儿去她家玩。两人对话如下:
晴晴:你来我家玩吧,我家可高了呢!
女儿:好啊,我家在4楼,也很高呢!
晴晴:我家20楼,更高!
女儿:我家比你家高,我家在100楼!
晴晴:我家在1000楼!比你家高更多更多!
还有一次,两个小朋友都带了滑板车出来玩。说不清是谁先开的头,又“斗”上了。
晴晴:我的滑板车有风车,会发光,你的没有。
女儿:我的有车篓,你的没有。
晴晴:我的车轮子会发光,你的不会。
女儿:我的车跑得更快,会飞。
晴晴:我的车会跳舞……
这场争辩,一开始她们说的都是真的,可比着比着就分不清真实与假想了,言语越来越夸张,甚至不惜说谎。
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炫耀呢?
事实上,你很难要求4岁左右的孩子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并且言语得体,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话语才不会伤害到别人,也感觉不到别人受到了伤害。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普遍的做法是,时不时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有多棒,有多出色,父母们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样做是不是正在培养自我欣赏的一代呢?将来他们对待他人会不会漠不关心呢?父母们是否还有必要教导孩子懂得谦虚的美德呢?
儿童学家认为,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自我夸耀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他就自然而然地总是自我肯定。当3、4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的时候,他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满意足,也许他值得夸耀的成就在我们看来很简单,只是画完了一幅画,或者出去玩的时候排在了队伍的第一个,可他却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你:“我画得多有意思呀”,或者说“那些老师都喜欢我。”孩子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擅长这个,但不擅长那个。”他只能想到‘我做得很好’。直到上了小学,孩子们才会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弱点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认识。不过,如果孩子显得有些过度自我关注,也可能导致极端化。
如果吹牛是为了表达快乐,你就和他分享吧,如果吹牛是为了证明他比其他人做得好,你就要引导他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生活中,父母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父母怎样做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陷入极端自我欣赏的境地呢?
专家建议:
1、父母做一个好榜样
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和效仿父母的言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父母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成功后的反应是否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在孩子面前,父母需要控制自己贬低他人、吹捧自己的欲望。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自我感觉良好时候该如何来表达,千万不能一味吹捧自己,伤害他人的自尊。
2、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
当其他小朋友还在费劲儿做事,而你的孩子已经完成的时候,夸奖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要着重赞赏他所作出的努力,而不是对他说:“你拍球比其他人拍的都多”,或者“你得到的小红花最多了”。恰当的表扬方式是,告诉他:“你确实非常努力,所以你很快就学会了。”
3、教导你的孩子考虑他人的感受
如果你听到你的孩子在夸耀自己的时候对他的同伴说:“你做不到,但是我能”,那么,等他的朋友离开以后,你应该引导你的孩子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告诉他:“你踢球踢的这么好,我真为你高兴。但是,如果我踢的比你好,我一直都对你说我比你强,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然后,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下一次想炫耀自己踢球踢的棒的时候,让他先来告诉爸爸和妈妈,因为爸爸和妈妈非常愿意听到这些好消息。
4、让你的孩子明白给予夸奖和得到夸奖同样感觉不错
避免孩子自我炫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一种办法就是教会他看到同伴的优点。还是以踢球为例,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对,你球确实踢的不错。但是,你看看,乐乐踢的也很好呀。每一个球他都认真地踢,一直努力把球踢的更远,更准。让我们一起去告诉他这次他都有哪些进步了。”3、4岁的孩子并不能自发地对他人说出赞赏的话来,但是他能够从父母那学会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让他看到别人的优点。对父母和孩子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
今托管说:
孩子们的心思单纯,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在“吹牛、撒谎”,为人父母可不能一味指责哦,要耐心引导、教育孩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认知,加油吧。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