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博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热门标签

热门百科

热门圈子

宝贝宝贝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古训到底蕴含了哪些必看的细节?

宝贝宝贝2019-6-13 15:53:43来自河北保定市的网友292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古训到底蕴含了哪些必看的细节?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能已经定型80%以上。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事半功倍。
幼儿早教的重要性
1.促进大脑发展和身体成长,让孩子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灵活。
2.促进感觉统合,使孩子在入学后具有最佳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发展孩子的适应力、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思考力,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孩子具备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
5.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辨别是非,具备一定的生活管理能力,特别是时间管理能力。
6.懂得保护自己,能避开危险,抗拒诱惑,记住主要的电话和家庭地址,知道危急时如何求助。
幼儿早期教育的目的
1、让孩子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长大成人后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 很难想象一个长期病弱的孩子将来在事业上能有多大出息。要保持健康的心态, 关键是要让孩子开心。在这方面,你们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在宝宝的小床前布置了五颜六色的小动物,经常晃动玩具来刺激她的视觉;经常放音乐,让悦耳的音乐声吸引她的注意力;经常给宝宝洗澡,培养她爱洗澡的习惯,锻炼她适应环境的能力;天天给宝宝按摩, 以开发她的触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肢体的灵活度;经常带宝宝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接触新环境,增强她的好奇性,等等。
2、开发孩子的潜能。人类天生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潜藏于人的,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即是潜能。幼儿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挥潜能的机会,教育开始得越早,孩子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好。教育得法,宝宝的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宝宝两个月时,父母就开始教她发音,学语言,她就能"啊。。。咕。。。", "咿。。。呀。。。", "嘎。。。呜。。。"地跟著哼起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显然把宝宝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调动起来了。经常这样做,就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使孩子变得聪明。
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素质。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准则和态度,就是品德高尚。具体来说,涉及面相当广泛,要培养孩子具备敬业,负责,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稳重,干练,诚实,节俭,自信,乐观,宽容,豁达,与人为善,谦逊,感恩等优秀品德。孩子的良好性格和素质,可以通过"模式教育"来实现。所谓"模式教育",就是指对三岁前的幼儿进行的教育。婴儿刚出生时不会认人,但是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时就开始认人了,能够区分母亲还是别人了。婴儿在多次重复的观察中,对母亲的面相形成整体印象并作为"模式"记住。这是婴儿特有的一种能力。他们在这个时期并不厌烦多次重复的东西,而是凭借直觉记住这些信息。如果父母反复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东西,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模仿吸收,形成习惯。所以说,幼儿早期教育,也就是三岁前的教育,对孩子能否养成基本的良好性格和素质是决定性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是谁说的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里蕴藏的育人道理,不但为多少代中国人的实践所证明,有趣的是外国人也为其找到了证据。而且还把"看老"的年龄提前了4年。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的父母都知道这个理儿,可是真去躬行的却不多。因为他们心里大多有这样一个误区,也可以说是两个"担心"。一个是孩子太小,不懂事儿,告诉他什么也不会往心里去,担心白费劲;另一个是有的个别父母,甚至还有怕把孩子"脑子"累坏了的担心。实际上不是这样。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中70%~80%是在3岁前形成的。小孩到了6岁时,脑重量就能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基本接近成人脑重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做100%,4岁前就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8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8~17岁间获得。由此可见上述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对早期教育亦有真知灼见。他说:"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6岁进入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20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再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使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后来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朱老先生的"三道染缸"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孩子6岁以前"安装的软件",能关系到孩子今后一生。
中国的朱先生和英国的卡斯比教授,虽然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他们对人"基本定型"年龄、作用、意义的理论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束语:
幼儿要学最正宗的语言发音、最直观的思维、最易懂的道理,这些学前教育部分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素材。孩子的好习惯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的,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古训,便是父母们给孩子们"安装软件"应拿捏得"及时"。"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儿"。人的基本"软件的种子"都应在7岁以前,撒进孩子大脑的"坑"里,也就是放进我说的"抽匣"里。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个期限,错过了这个时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全部评论0条回复

默认头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