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期间查孕酮,除了看排卵情况,还为了判断以下功能水平:
1、判断垂体分泌LH的能力。卵巢孕酮的水平是受着垂体LH脉冲的调节的,
卵泡生长期如果低水平的LH的活力不足,功能不良,就不能很好诱导卵巢17-a羟化酶的功能,会诱导孕酮分泌紊乱,卵泡提早出现
黄素化。刺激周期多个卵泡发育,这种LH诱导的孕酮升高,就时常会提早发生,可能影响对
取卵时间的判断,卵子质量也容易下降,还改变了子宫
内膜种植窗的同步;
2、了解黄体功能。采用排卵后第5、7、9天3次测孕酮,经验性的评估黄体功能,如果您黄体中期32nmol/L(10ng/ml),或3次P总和﹤95.4nmol/L(30ng/ml)、或孕10周前P﹤47.7nmol/L(15ng/ml),可能存在黄体功能不全(LPD);

3、了解
试管婴儿刺激周期卵母细胞质量和内膜容受性在体外受精-胚胎
移植(IVF-ET)过程中,通常会使用
自然周期或促排卵治疗。医生需要通过超声及内分泌
激素的变化来监测卵泡发育和促排卵的效果,调整用药、决定取卵时间。自然周期,结合卵泡大小、血清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孕酮水平决定取卵时间;刺激周期,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由于多个卵泡发育,孕酮呈现累计效应,
血值会逐渐升高。然而如孕酮水平过高,研究发现则会降低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增加流产率,主要与高孕酮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所致,改变内膜种植窗和其同步性。此外过高的孕酮预示着隐匿性的LH峰提早出现,可能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导致胚胎发育潜能下降,因此利用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计IVF的成功或流产。